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453阅读
  • 1回复

[其他收藏]中国现代名画《人物名画欣赏》[3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2008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07 22:37:13
  

爱国诗人陆游/马振声
  1982年纸本设色102cmxl02cm中国美术馆藏
  马振声。1939年生于北京市,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1966年研究生毕业,1973年到四川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北语言文化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形象的简化与单纯处理往往更能使画家的表现意图变得明确、清晰和简洁。马振声对笔墨语言的驾驭能力显示了他的沉稳与自觉:远离繁复的文化追溯,而是通过对历史的真实描画展观自我的审美态度,不难发现,马振声的着眼点不在于寻求新异.而在于使传统表现形式如何切。自身的价值取向和题材内容,并做到恰如其分,在《爱国诗人陆游》一画中,他选取写实主义的原则,不等于消弱他对世界的理想化追求,从画面的构图,笔墨、色调的处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动态与神情捕捉都能窥见画家用心的良苦。正因如此,他营造的氛围与境界是可以深入读解和亲切感人的。作品构图的精妙。笔墨的锤炼,人物个性化的追求,使此幅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版纳春韵/萧玉田
  1989年 绢本设色 72cm x 106cm
  萧玉田,1945年生,辽宁省锦州市人。现为承德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政协委员。曾设计发行了三套特种邮票,其中一套为中德两国联合发行。作品曾获两次国际奖、两次国内奖。
  《版纳春韵》以传统的工笔画法描绘了一位傣族姑娘,清晨在河边梳妆的情景。少女美丽、端庄,动态优美、自然,象征傣家吉祥的孔雀依偎在姑娘身旁,山花盛开,溪水长流,画家勾画出一幅人间的天堂,给观者以美的享受。这里,画家用坚实轻健的线条,用富丽雅致的色彩;生动和谐地描绘出青春少女的婀娜和孔雀的瑰丽,在灿烂开放的山花春草之间留下了西双版纳的春韵。
  
  布袋和尚/李可染
  40年代 纸本设色  68.2cm x 45.3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李可染(1907—1989),江苏省徐州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师范科,1929年入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学习油画,曾加入“一八艺社”。1938年后从事抗日救亡美术宣传工作。从1943年起,先后任教于国立艺专、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1947年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著作有《李可染论艺术》。
  布袋和尚是李可染钟爱的人物题材之一,至晚年仍反复以此题材作画。画中的僧人形象,与民间大肚弥勒造像有一脉相承之处。李可染以流畅自由的笔线,勾画出弥勒并不端正的头部和五官,赋予人物一副活动着的脸部表情,闭着的双眼更赋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达脱俗的精神面貌。与作于晚年同一题材的作品相比,此图笔墨恣肆、行笔迅捷、画风潇洒、活泼自如,表现出作者早期写意人物画的特征。
  
  采莲图/黄均
  1983年 绢本设色  116cm x 85 cm 自藏
  黄均的画以工笔仕女居多。他的画传统功力深厚,具有古典的美学韵味。作品构思缜密,意境深遂,运笔刚柔相济,能以严谨灵活的笔墨和准确的线条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使笔下仕女雍容高雅,楚楚动人。《采莲图》画荷塘中两少女采莲的情景。此图取江南采莲诗意,在唯美的倾向中寄托了画家思念故乡的离别之情。图中少女被大片生长繁茂的荷叶簇拥着,姿态可人,妩媚的神情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少女发自内心的微笑同她们各自劳作的姿势相谐调,有一种抒情的韵味。四周莲花不染纤尘,莲茎交错,乱中有
  序,下部密实,上部空灵,整个构图不落常套,更显出疏密的对比。在舒畅的环境中,在微风的吹拂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给观者以永久的艺术享受。
  [img=700,700]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c757e862f0d6649.jpg[/img]
  曹雪芹像/宋忠元
  1997年纸本设色80crax62cm自藏
  宋忠元,1932年生,上海市奉贤县人,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曾任该院副院长、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此图为肖像画创作、总的表现手法严谨、简洁、清逸、朴实。曹雪芹脸部的五官部位勾勒精细,渲染到位.略带动感的衣纹描写得疏密得当,准确有力。而前景的冷石瘦草与后景的枯枝远亭烘托出主人公的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南飞的群雁和着淡云轻岚,喻示着一代才子的幽幽思绪,最突出的是曹雪芹炯炯有神的双目及深深沉思的情态,表明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思想的睿智。整幅画中恰到好处地刻画了这位倾一生,心血写红楼奇梦之文学巨人的才情神韵,从一个特有的角度引发了观者的敬重之情。
  
  草原牧歌/张鸿飞
  2001年 纸本设色 68cm x 68cm 自藏
  张鸿飞,生于1950年,吉林省伊通县人。l977年结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为吉林省书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吉林省美协副主席,吉林省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鸿飞的这幅《草原牧歌》,是他从自己独特的视角,以自己的理解,运用诗意的造型语言和娴熟的技巧谱写的一曲草原赞歌。画中老牧民拉着马头琴,似乎沉浸在一种辽远的追忆中;背景上用淡墨渲染而成的旷阔草原上似乎飘荡着亘古不变的音韵,而这音韵又包裹着以简洁细劲的线条勾勒而成的两只默默相对的白马,构成一种朦胧的诗意。在这童话般的朦胧中,观者辨不清那白马究竟是草原上正在牧放的真实之马还是老牧民心中之马。或许,这正是画家所要传达给观者的感受吧。
  
  草原之梦/周荣生
  1984年 纸本设色 150cmxl20cm,中国美术馆藏
  周荣生的这幅《草原之梦》,以浓郁的墨色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抒发了画家对草原那种如梦似幻的追忆情怀。整幅画手法工整严密,行笔从容稳健,画家有意拉长了马匹的造型,使其在朴拙中透出劲健。在深重的墨色背景上,画家运用红与白的色彩对比,形成了瑰丽沉厚的视觉效果。牧马者手中的套马长竿平伸在画面,加强了马匹对画面的分割,增加了图中传达出来的静谧感,营造出浑然大度、极具装饰感和抽象美的画面。此作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春风/单应桂  2000年 绢本 设色85cm X 54cm 自藏  
  单应桂,女,l933年生.山东省高密市人。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美术馆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该画以抒情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由于作者长期深入农村生活,对农民的生活思想情感较为熟悉,画中人物在俊美中透出健康,朴实中蕴藏着灵气。这是单应桂笔下女性的特点,也是作者审美情趣的体现。
  
  春天/刘文西
  1999年 纸本 设色 200cmxl70cm 自藏
  在此幅画中。画家热情地赞颂小平同志这位历史巨人、杰出的领袖、睿智的老人;他以鲜明的个性、传神的体态、特有的意味健步向前走着、走着。那深邃的意境、浪漫的景象、真切的色彩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群体和生机勃勃的树木衬托之下,构成了一幅清新活泼,气度雄阔的画面,从而抒发出一种壮美、欢畅的情调。画中的小平同志满怀信心,环顾世界.思索未来,这是一位不畏艰难,不畏权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世纪伟人。画家在构图、立意、用笔、设色上既大胆又精炼,既深远又清爽,充分体现一种阳刚之美,并以沉稳老辣的笔墨、新颖生趣的色调写出了新时期的新气象,记下了那难忘的春天带绐我们的时代精神和生活风貌。
  
  大榕树下/朱理存
  1988年 纸本 设色 122cmxl35cm 自藏
  《大榕树下》取自画家的生活体验,描绘了农村日常的生活和美丽的景色。农村姑娘的勤劳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画面中得到真实再现。画面景色优美,秋风劲草唤起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神往。画中人物的造型重在追求一种生活化的状态,与背景盘根错节、与山石浑然—体的大榕树造型形成鲜明对比,刻意表现大自然的神奇和创造。这幅画意在通过画面内容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生存的一种状态和心理,带给我们深思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感受。



  待嫁的新娘/丁绍光
  1999年 纸本 设色 109cm x91.7cm 私人藏
  丁绍光的作品、不仅超越了民族艺术的界限,亦超越了传统艺术的局限。他的每幅作品都兼容了占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装饰情趣。他取法中国绘画的线描传统并吸收了唐画的写实、宋画的古典和元画的写意,超越水墨笔法的藩篱,结合西方对色调的处理方法,充分发挥创作自由的特点。《待嫁的新娘》以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 塑造了一个傣族新娘待嫁前的美丽和矜持。深蓝色的基调,鲜艳夺目的甫国花木,烘托出主体人物修长的身姿。画中人物手臂、腰肢上的饰品及服饰上的图案,无不精心而作,再以金线统—勾勒,捷画面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一种自然华贵的美,一种醉心迷人的美,一种如梦如幻、韵味无穷的美。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d6d90b2705ec7f4.jpg[/img]
  当代英雄/单应桂
  1960年 纸木设色 175cmxl20cm 自藏
  画此画反映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农村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风貌。 作者创作此画时为中央美术学院四年级学生,指导老师为叶浅予。1959年冬作者到北京房山县深入生活,见农民们正在引水上山,作者在和女青年们共同劳动中,被她们那种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感动。年轻的姑娘高高举起的大锤、健康且流着汗水的脸颊,被山风吹起的发辫和飘起的头巾,一种充满活力的劳动美深深打动了作者。此作在工棚里完成了草图, 后又精心绘制而成,得到美术界的专家与同行的好评。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ec675206ac9417c.jpg[/img]
  电缆工人攻尖端/赵华胜
  1960年 纸本设色 84cmx 65.5cm 中国美术藏
  赵华胜,1939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山东省泰安节。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1976年调入辽宁画院从事专业创作。观为辽宁画院院长、—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现代中国人物画技法》。
  这幅作品是由赵华胜执笔、集体创作的组画中的一幅,表现在大搞技术革命的年代里电缆工人攻尖端的事迹。画中的主体形象是一群工人,他们脸上洋溢着攻克难关后的喜悦。中心的—组人物形象生动,表情丰富,目光一致,姿势多变,各具个性特色。从创作年代可知,作者刚进入大学不久,绘画方法已明显地吸取了西方绘画的艺术语言,勾线落墨仍保留中国画的神韵,充分显示出作者基本功的扎实和绘画的才能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c60e220eb7a189d.jpg[/img]
  肝胆相照/赵华胜
  1995年 纸本设色 230cmx 430cm 自藏
  赵华胜的作品以主题性创作为主,给人以沉稳浑穆、博大精深之感,自成风格;《肝胆相照》就是这样的一类作品.画面以群像式的构图,再现了—批与中国***共命运、同存亡的民主人士的形象。画家尊重历史真实.表现西安事变之后,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与各民主党派的仁人志士一起,共商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业。画中人物均是真人的写照,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神形兼备。此画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而作,表达了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抗日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历史功
  勋。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18490df47008fbd.jpg[/img]
  孤独——我忧伤着你的忧伤/秦龙
  1997年 纸本设色、综合材料 140cmxl40cm 中国美术馆藏
  秦龙,1939年生,河北省成安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6年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画家在此图中借鉴了装饰画、水粉画的表现方法,与传统工笔画技法相结合.描绘了一个骑马猎人四处漂泊的孤独生涯。猎人造型用线较多,既表现出独行者民族服饰上的特点,也显露出凝重的伤感情调。在材料上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营造环境的荒凉和表现画中“孤独”所传达出的文学内容和精神内涵,确定了《孤独——我忧伤着你的忧伤》所刻意表现的主题和所要揭示的意蕴,弥补了画面故事情节和习惯符号语言的不足之处,这必然会引起画中人情感的外泄和观者心理激荡之间的契合和共鸣。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96b931f61ee0832.jpg[/img]
  旱鸭子/陈光健
  1989年 纸本设色 138cmxl05cm 自藏
  陈光健的画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许多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她非常善于抓取日常所见的平凡小景,正如她在《旱鸭子》中的题跋:“我喜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即使在艰难中也具有这种品格。”她的画工整细腻,具有某种程度的古典特质。旱鸭子是画家在陕北高原写生基础上创作的,图中儿童的姿态十分可爱。充满童趣。黄狗、鸭子使人联想起乡村的农家生活.意味隽永。当一群鸭子在孩童面前经过时,引起小女孩欢快的笑声,成为全画的亮点。后部暗色的写意背景和前面工笔淡着色的景物、尤其使画面透出一种淳朴自然之美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719f0c77f9cf5ed.jpg[/img]
  画家蒋兆和/韩国榛
  1980年  纸本设色  136cmxl80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画家蒋兆和》是韩国榛以描绘文化名人为题材的一幅佳作。准确生动的造型,舒缓从容的笔触,欲实还虚的意境表现,画家把蒋兆和各时期代表作品组合在一起作为背景,斑驳迷离的墨色传达出画家蒋兆和的深邃、睿智。画面弥漫出淡淡的诗意和历史的沧桑感,不免让观者从心头涌起一丝难以言状的感受,也同样有着画家深沉的生命体验。一言以弊之, 在疏密聚散、浓淡枯润的形式对比中,韩国榛成功地刻画出画家蒋兆和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面貌,从而给人以明确、清晰的心灵和视觉的感应。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03ddbb0a659c219.jpg[/img]
  画家/韩硕
  2000年  纸本设色  173cm x l40cm 自藏
  韩硕,1945年生,上海市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曾任上海少儿出版社总编辑。现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韩硕在《画家》这幅画中继承了传统水墨讲究神韵的美学品质,用线与造型达到了和谐统一。画中的用线概括中见逸气,色彩素朴而又雅致,形的张力赋予了画面以生气,人物造型极度概括,几分夸张变形恰到好处,既不生硬死板,也不张狂无法,与用线的力度结合得天衣无缝。正是这种造型的风格化,生发出一种内在的意韵,充满了诗意的倾诉。这种风格特质和背后的意蕴,是一种简逸、朴素的美感,是对古典美学所规范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命题在新的层面上的推进。推进的前提是画家不以写人物之“形”之“神”为目的,而是借人物之神写自我对世界的内心感受,洋溢着画家的主体意识。韩硕画里那份稚拙、随意、洒脱,正是无数艺术家孜孜以求倾心向往的境界。此作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c87e3f954445086.jpg[/img]
  换鹅图/刘旦宅
  1981年 纸本设色 96cmX 59cm 自藏
  刘旦宅早年对汉唐人物、宋元山水,以及明代陈洪绶,清代任伯年等大师绘画,摹习研究多年,深得其妙旨,集众所善,以为已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换鹅图》是以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为创作内容.人物神态表现安然。画家在描绘人的技法上用笔精工秀丽,设色典雅清淡,毫无媚俗浮躁之气,格调校高。图中人物体态、着装取材于东晋的竹林七贤和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以及《勘书图》等古代作品,但在运笔、设色方面又融入了现代人意趣,加强了四周环境的烘托作用和人物相互关系的描绘。此幅作品形象生动.细腻传神,较好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在历史人物画的创作中,此作实在是一幅内容形式俱佳的作品。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0c8b821c9f3a780.jpg[/img]
  浣纱/萧玉田
  2001年  绢本设色  110cm x 52cm 自藏
  伫立于荷塘池畔的秀丽身影,合着悠远的“平仄”诗句,不知谁家浣纱女游弋在永恒的时间长河里,牵动起人们几乎淡忘了的怀古之情思。这无声的诗句,传送着大自然的气息,飘扬着浓郁的荷香,把观赏者引入含蓄而又悠远的审美境界。这幅画线的起承转合,色彩的沉秀雅致,始自于传统又变化于民间。高明的画家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从传统中走出来,而丰富的生活又需要画家深入进去,一进一出,生活的诗意,表现的活力,优美的情趣都融于画中,给人以审美的无穷遐思。《浣纱》这幅以工写意的画作,让我们从中读出了颇多的新意。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858bd4cfff57ff6.jpg[/img]
  黄河儿女/陈忠志
  1977年 纸本设色 178CmX 250cm 自藏
  对陈忠志的作品造型进行某种理性的分析,我们不能偏离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对于视觉形态纯粹性的时间意象、空间意象、色彩意象等等各种意象结构造型的整体判断,以及它们的形态传达给审美对象心理情感反应时所产生的不同知觉感受。《黄河儿女》的视觉形态的设计语言形式能够给人以庄重、宏伟的审美感受,图中领袖的雄伟身姿和他和蔼可亲的表现,给处于成长中的儿童以莫大的鼓舞和期望。画家把人物造型和人物关系同自身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深层心理结构相通,从其造型形式中闪现出种种有意味的节奏、韵律、平衡、张力、松弛等,可以看到画家的创造活动和他歌颂主题合二为一.进而行之于笔,物化为新的造型样式。因此,此作以主题的新颖,工笔技法的创新,线条的生动,意境的深邃,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中获国际荣誉金奖。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b0030482d24b693.jpg[/img]
  黄河在咆哮/王迎春  杨力舟
  1979年  纸本设色  180cm x 230cm  中国美术馆藏
  王迎春,女,1942年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l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力舟,1942年生,山西省临猗县人。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一级美术师。
  王迎春、杨力舟夫妇的画风经历了几次大的蜕变,由倾心于写实渐次走向追寻主观结构的表现。但无论如何变异,其中总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即画面意境追求对壮美品格的渲染。在中国画坛,长期以来关注现实生活的主题总仿佛与一种手法和套路相联系。《黄河在咆哮》显然突破了这种套路。画面具有一种强悍的力度,这种力度不仅来源于作品的质量,也来源于艺术家激昂奋进的笔墨追求和精神状态。这幅作品构图大胆,笔墨沉雄苍浑,雕塑般的人物造型和翻滚的巨浪撼人心魄,是难得一见的力作。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93fbb295edf3711.jpg[/img]
  慧女传书/郭慕熙
  1980年  绢本设色  80cm x 50cm  自藏
  郭慕熙,女,]926年生,河北省永清县人。1945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
  系人物科,从师于徐燕孙、吴光宇、刘凌沧。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荣宝斋及故宫
  博物院从事绘画、美术设计、古董临摹工作。现为荣宝斋画家。
  郭慕熙的这幅《慧女传书》取材于《西厢记》中红娘为张生、崔莺莺传递情书一段。
  画家采用工笔重彩的形式,深入、细致地刻画了红娘与崔莺莺各自不同的神态表情。图中红
  娘躲在屏风的后面,调皮地探出半身,偷偷观察崔莺莺观看情书的表情。崔莺莺读信时神情
  专注而又有些羞怯,完全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之中,根本没有发觉红娘在偷看自己。这幅画充
  分利用了地毯、桌几、屏风和栏杆的形式特征来分割画面空间,使人物的细腻柔和与环境直
  线的方正规矩形成对比,更好地衬托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afe85deab6215ae.jpg[/img]
  脊梁/招炽挺
  1998年  纸本设色  152cm x l52cm  自藏
  招炽挺, l945年生,广东省南海人。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一级美术师,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银奖,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铜奖,全军美展银奖。出版有《招炽挺花鸟画集》等。
  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是源于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艺术家的任务正是通过他特有的方式把这种真诚感受最大程度地传达出来。《脊梁》这幅画,没有过多的背景环境渲染,也无花样的笔墨翻新,更谈不上繁杂的色彩和浩大的场面辅垫。画家只是截取抗洪抢险一个平常而又特定的场面,用准确精炼而又丰富多变的笔墨表现了人民军队战士们的平凡和伟大,用画家创造性的语言点明了主题——这些年轻的生命,这些英勇的战士用坚强的躯体,有力地扛起了人民的委托,担起了抢险的重任。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e280131fb59bac5.jpg[/img]
  江城女/梁岩
  1987年 纸本设色 67cm x 68cm  自藏
  《江城女》以水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一位美丽姑娘的肖像。图中女子取侧面造型,眼角、嘴角重点刻画,面部处理注意明暗、光影。脸部的高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点染的嘴唇更反映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她的衣饰以大写意水墨恣意挥洒,以烘托头部的安祥宁静,只在胸前微露红色的内衣和佛珠,以打破上衣的单调、沉闷。背景以淡墨轻扫,氤氲迷蒙,揭示了姑娘的心情和画家着力追求的平淡天真效果。这种水墨写生人物画看似简单,实则没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物象的灵敏捕捉、概括能力是很难奏效的。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8bc732d03a71686.jpg[/img]
  江音/杨德树
  1992年绢本设色 130cmX 68Cm自藏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历久弥新,其独特的审美从精神上包含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以及哲学、文
  化的丰富内容、从技艺上又具备了极为丰富的手段方法。《江音》力求突破旧有的程式,努力在传统
  中追求至善至美。由于画家功力的深厚,这种唯美的倾向并不媚俗,反而雅致大方。画家精心塑造了
  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江中游船上抚琴的优美身姿.为了获得画面的节奏,画家精心布置了每—个背景道具,从而使图形的构成与音乐的韵律达到和谐,并同时蕴含了节奏的顿挫和江水起伏间的交响。这种数次重复展开又变化丰富的节奏,具有动人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观者。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8d05bd5ff5fedd3.jpg[/img]
  金秋/赵建成
  1994年  布本设色  176cm x l76cm 中国美术馆藏
  赵建成,1949年生,山东省青州人。自学绘画,曾受朱乃正指导,后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现为青岛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赵建成的作品中,始终能感受到对东方艺术精神的那种雄浑博大、浑朴自然之象的追寻,画面所传达的意象是那样的撼人心魄,仿佛没有一种形象能包容这“能量”。加之题材所含蕴的历史特征,则更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意味。这些“造像”所蕴涵的素静单纯、庄严肃穆远离了世俗的喧嚣与纷繁,同时为纯化语言提供了最为恰当的载体。从技法分析,画家从容地控制着墨中的水分与层次,他能在如幻如真的写实手法中灌注一种唯美的趣味。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c13b5b9b6f01c6b.jpg[/img]
  金秋夜话/龙清廉
  1984年纸本设色124cmxl83cm,中国美术馆藏
  龙清廉,苗族,别号阿龙、尔澳迦龙,1 938年生,湖南省古丈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到新疆工作。现为新疆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金秋夜话》重在刻画对话双方的融洽关系和精神气质,以表现画中人生活的幸福和丰收的喜悦。画家借鉴了素描的表现方法,运用明暗关系对主要人物的面部、手足进行了精心刻画,表情生动自然,显得厚实充分。人物衣纹的处理讲究突现肌体结构.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画中人的精神特征和民族特点。客观对象外在形貌特征和人物内在精神极为协调。温暖的夜灯笼罩着夜话的场景,点明了此画的环境、时间.堆积的粮食、运载的拖拉机寓意着恳谈的内容.使此画的主题更为突出和明确。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b11f266f70a4499.jpg[/img]
  金色的风/刘永杰
  2001年  纸本设色  146cm x 174cm  自藏
  刘永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是遵从客观对象固有的面貌和状态,而是从其束缚中解脱出来,用主观的意识改造对象,在具象中写意。意,就是他心灵情感的外泄;意,就是他画中的秩序。在这幅《金色的风》中,人物的衣纹不是自然状态,而是规则的;群体人物的表情、肢体的线也在变化中蕴含规则;入画的景物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所有这些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画面的秩序感。图中人物动态方向性的趋同,既加强了秩序感,又使群体人物的外形得到了强化,形成一种纪念碑式的画面布局,恰当地表达了画家对丰收的歌颂。
  [img]http://bbs.cri.cn/attachment/Mon_0702/85_122021_ee29dec1b33843c.jpg[/img]
  竞技图/吴绪经
  1990年  绢本设色  114cm x l07cm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藏
  这是一幅具有唐宋词意的高士弈棋图。画家不落俗套地将生活的真实场面移位于艺术的自然画面,人圈中的两位对弈高手,一位悠然自得耐心等待;另一位凝神静气举棋未定。画家精心布局,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情动态,画中主与次的设置、动与静的对比、冷与暧的交映、散与聚的组合都归于气氛的整合统一。难能可贵的是,画家将色彩的处理、线条的运行和人物的变形全都融合在装饰、变化、求新的基调之上,使观者从古韵内品味出清新的格调,从陌生里看出了熟悉的面貌。

离线小雨霏霏

发帖
12013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19-04-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4-07 23:09:01
只看画的像不像